現(xiàn)在的位置: 農業(yè)網庫 » 九寨溝(南坪)農業(yè)網庫 » 中國.九寨溝高原食品有限公司

中國.九寨溝高原食品有限公司

企 業(yè) 名 稱:中國.九寨溝高原食品有限公司

所 屬 網 庫:九寨溝(南坪)農業(yè)網庫

聯(lián) 系 人:陳華兵先生

職 位:銷售部經理

員 工 人 數(shù):101 - 200 人

主 營 產 品:& ldquo 九寨& rdquo 、& ldquo 海拔3000& rdquo 牌牦牛肉系列產品

公 司 地 址:中國 四川 九寨溝縣 中國.九寨溝縣永樂鎮(zhèn)永豐新區(qū)

聯(lián) 系 電 話:86-0837-7710018

電 子 郵 箱:cta@cta.org.cn

郵 政 編 碼:623400

移 動 電 話:13558....點擊此處可查看手機號

公 司 傳 真:86-0837-7710019

注 冊 資 金:未知

經 營 模 式:有限責任公司 ;生產加工

主 營 行 業(yè):其他休閑食品 肉制品 牛肉 其他罐頭食品

網址:http://m.locationsdata.com/company/154280.html

    九寨溝高原食品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公司)為民營股份制有限責任公司,成立于2001年11月,注冊資金800萬人民幣,經過幾年的快速發(fā)展,規(guī)模不斷擴大,公司現(xiàn)已成為國內較大的牦牛產業(yè)化企業(yè)。公司現(xiàn)已建成年出欄2萬頭的牦牛養(yǎng)殖基地、年屠宰牦牛6萬頭的現(xiàn)代化屠宰加工企業(yè)(若爾蓋綠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)、年產量1000噸的熟食加工企業(yè)和成立于2006年的成都銷售公司。公司現(xiàn)有資產已達8000萬元人民幣。 本公司生產的產品——“九寨”、“海拔3000”牌牦牛肉滋潤型休閑食品系列深受顧客歡迎,市場流通渠道通暢,除已占據(jù)本地70%以上市場份額外,還銷往上海、廣州、深圳、成都、南京等十多個省市,在旅游市場深受廣大游客的親睞。 公司開發(fā)生產的“九寨” 、“海拔3000”牌牦牛肉滋潤型休閑食品系列產品完全改變了傳統(tǒng)牛肉的制作工藝及包裝形成,將牛肉干及罐頭的優(yōu)點組合在一起,具有口感滋潤、化渣;不含任何防腐劑、保鮮劑、能較大限度保持牦牛肉特有的野生風味;攜帶方便、容易開啟及保質期長等特點。 在產品的口味上,經過多年的實踐,我們突破了傳統(tǒng)牦牛肉只有五香、麻辣味的遺憾,開發(fā)出了燒烤、香辣、甘草、姜汁等新味型,更能滿足廣大消費者不同的口味需求。 在產品的工藝上,我們嚴把質量關、衛(wèi)生關,對生產流程控制規(guī)則進行嚴格控制,采用國際先進的食品包裝材質進行真空包裝、高溫高壓滅菌,使其保質期較長可達到兩年且保持其鮮味不變。 產品理念: 我公司所用原料牦牛肉均取自高原地區(qū)(海拔3000米以上)天然的生態(tài)資源,無污染、無公害,不使用人工合成的飼料、添加劑、農藥等,對人體是典型的綠色有機食品。獨特的地貌和氣候使高原生物的營養(yǎng)成分和比例含量具有和其它地域不同的結構。如牦牛肉和普通牛肉相比就具有高鈣低脂的特點,基于資源的上述特點,公司采用先進的生產和保鮮工藝,以“綠色、健康”為著眼點,不斷推出切合人類需要的有機生態(tài)食品。 產品特點: ①可靠的質量保證,公司榮獲了QS認證、ISO9001國際質量認證、綠色食品認證等,其生產工藝和環(huán)境已達有機食品的標準。 ②綠色、天然、健康的原材料來源,牦牛與企鵝、北極熊并稱為世界三大無污染動物,其產地來自大九寨自然遺產保護區(qū)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帶,屬典型的自然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。 ③牦牛肉相對普通牛肉具有高鈣低脂,富含多種維生素的特點,是高尚的綠色健康食品。 ④牦牛的肉質細嫩,口味獨特,有近似野味的味道。 ⑤其工藝不經脫水處理,與肉干相比保留了牦牛肉的原始風味,口感滋潤、營養(yǎng)豐富、口味獨特、外形精美、工藝獨特、獨特的保鮮技術,保質期達一年以上。
    公司建立在阿壩青藏高原牦牛經濟園區(qū),是一家專業(yè)從事牦牛及藏系綿羊生產的產業(yè)化民營股份制企業(yè),中國牛業(yè)協(xié)會理事單位。。
評論:中國.九寨溝高原食品有限公司 (注:標題和內容都是必須填的)
1.發(fā)布鏈接廣告我們是不會審核通過的. 2.對公司求職應聘的信息請直接聯(lián)系公司. 3.請不要發(fā)布違反法律和道德底線的文字.
網評:中國.九寨溝高原食品有限公司坐落于中國 四川 九寨溝縣 中國.九寨溝縣永樂鎮(zhèn)永豐新區(qū),主營行業(yè)是肉類。
  • 標題最多20字,內容最多75字。
  • 暫時停止評論